9月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李依依、都有为、陈孝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柯伟、顾国彪、李冠兴、尹伟伦等院士专家来到包头,为包头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9月10日,干勇、张洪杰、唐任远、蔡美峰四位院士来到包头,为稀土论坛呐喊助阵,为稀土产业发展指点迷津…… 这是一个不一样的金秋,有朋自远方来,带来的不止是情谊和问候,还有对包头产业发展的关切与助力—— 尹伟伦院士工作站与包头市万全生态公司签约合作,建立生态环保治理院士工作站;唐任远院士与北方稀土牵手合作建立的永磁高效电机院士工作站也正式揭牌成立。目前包头稀土领域院士工作站已达7家,各领域院士工作站达到45家。 借势院士专家“核心大脑”,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精准对接。近年来,作为稀土资源富集区,包头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改变挖土卖土的粗放型资源开放模式的要求,把加快稀土产业提档升级、实现资源转化增值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引进院士工作站,加快突破稀土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制备技术,全力推动我国由稀土资源大国向稀土资源强国转变。 让科研成果转换为生产力 9月10日上午,稀土论坛活动现场,前来参会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洪杰显得十分兴奋。就在一个月前,以他的创新团队为核心,建成了世界首条稀土硫化物着色剂连续化隧道窑生产线。经过几个月的安装调试,该生产线正式点火热炉,标志着这一全新的着色剂产品进入生产阶段。 “我对包头非常熟悉,一年要来两三次,因为我的项目在这里成功实现了产业化。我们的新产品绿色环保,可以为塑胶、塑料着色,为小汽车喷漆,它未来的用量会非常大。”当研究10年的稀土着色剂技术最终在包头结成产业化的硕果,这位院士流露出自豪与喜悦。 2017年,包头稀土研发中心与张洪杰院士团队合作建立了稀土硫化物与稀土光源院士工作站,经过一年多的中试工艺研发和技术攻关,成功开发了稀土色浆、色母粒、陶瓷釉料、印泥、口红等绿色环保应用产品,申报了24项发明专利。 如今,在闻名世界的“稀土之都”,多位院士专家与科研院所、企业无缝对接,把实验成果转换为现实生产力,并在破解难题中推动科研院所核心技术研究和企业科技创新,成为助推稀土产业转型发展的最强动力源。 在稀土高新区,由包头市威丰电磁公司与中国工程院院士王一德创建的“电磁材料研发院士工作站”致力于高性能电工钢的研发,在引领企业攻克技术核心、形成创新成果、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等方面起到推动作用。由包头稀土研究院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卫创建的“稀土永磁材料院士工作站”致力于稀土永磁材料的研发,正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包头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在张洪杰院士所依托的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创新链和产业链正无缝对接,目前已开发出亚微米尺寸夹杂物的稀土钢制备技术,突破了稀土在钢中进行规模化工业应用的技术瓶颈;开发出国内领先水平的高纯稀土金属制备技术;开发出纳米超光滑铈基抛光液可控制备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包头独特的稀土资源和良好的发展环境,也吸引了87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唐任远。这个秋天,他将自己的永磁高效电机工作站也放在了包头,这位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稀土永磁发电机的“国宝级”专家,对未来稀土产业的发展有着自己的想法。 “世界稀土在中国,中国稀土在包头。但对包头来讲,现在最缺乏的是下游产业和下游产业的人才,而我们正好有这方面的成果和人才,所以这次与包头北方稀土合作后,将强强联合把我国稀土永磁电机发展推进到一个更高水平。我们希望通过共同努力,把我国从稀土资源出口、稀土材料出口、稀土永磁出口,进一步转变为稀土永磁电机出口,在国际上创出中国品牌。”唐任远说。 高起点“借智引智”让包头稀土产业发展迈入了新时代。伴随着包头市大力发展稀土钢、稀土铝等稀土+产业及下游深加工,稀土原材料就地转化率提高到85%以上,稀土功能材料及应用产业占全市稀土产业的比重达到51%,摆脱了“挖土卖土”粗放式发展模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对包头稀土产业的创新发展给予肯定,他说:“近年来包头稀土资源开发水平每年都在提高,从创新链到产业链越来越完整,支撑了新时代工业化中后期制造业大国向强国转化的稀土工业动力和基础,这一点我感到非常欣慰。未来,我们将会看到一大批新的创新团队、创新成果不断在包头大地涌现。” 让优势资源集聚为新动能 一个占全国83.7%、全球38.7%稀土资源的城市,如何打好“稀土牌”,让优势更优,考验城市决策者的智慧。 在稀土这个关系国家战略产业发展的现实考卷上,“稀土之都”给出了一份高分的答卷。 100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1亿元的科技创新资金,辅之以2018年全新推出的人才引进十条政策、科技发展十条政策,包头市正全力营造科技创新、人才集聚的政策“高地”,加快稀土产业提档升级,推动稀土产业探寻新动能,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着眼于高起点布局,包头市今年还出台了《关于支持稀土新材料产业园区发展十条政策》,加快稀土新材料园区建设。政策从原料保障供应、用地政策、基础设施建设、电价优惠、产业基金、销售奖励及贷款贴息等十个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推动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稀土新材料产业园区集聚,举全市之力打造稀土产业新旧动能转换新高地。 根据政策,相关企业可优先优价获得稀土原料供应,并享受优惠电价政策,园区鼓励稀土高科技企业入驻园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园区还紧盯稀土应用领域的世界首台、国内首创等前沿技术,加快稀土高端材料、器件、终端应用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及产业化,发展稀土钢、稀土铝、稀土镁等“稀土+”及下游深加工产业,全力把包头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终端应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示范基地,计划到2020年园区产值突破500亿元,到2025年跨入千亿级园区行列。 而在全国唯一以稀土资源命名的国家级高新区,已经凭借独有的资源优势、优惠的扶持政策、先进的科研力量,成为稀土产业发展“领航区”。 园区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稀土企业入区建设,目前集聚了97家稀土企业,形成了永磁、储氢、催化、抛光、合金五条产业链,产值年均增速达30%以上,稀土永磁、抛光、储氢三大新材料产量分别达到2.5万吨、2700吨、1.28万吨,储氢和抛光产量均位居国内第一。区内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引入磁材后加工企业27家,成为全国重要的稀土磁材生产及深加工产品基地,高新区力争到2020年打造千亿级园区。 高新区企业金山磁材董事长靳树森对稀土产业新一轮发展充满信心,在他看来,在制造业强国建设中,稀土正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包括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等许多领域都能用到我们的高性能永磁系列产品,整体发展环境和形势也越来越好。下一步,我们公司将在一期2500吨产能的基础上,跟进二期2500吨扩产建设,在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础上,着手推进上市计划。” 好风借力,风劲扬帆。包头稀土产业新旧动能转换正步履铿锵、扎实推进,全面推动稀土产业由“挖土卖土”向“点土成金”转变,助力我国由稀土资源大国向稀土资源强国挺进。
|